华南深圳: 4008006718

业务经理:18057283715 何先生

华中武汉:18057283715 何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中信出版社

时间: 2023-12-15 16:38:49   来源:乐鱼官网

  1930年,美国面临经济大萧条时代,沃伦•巴菲特诞生。78年后,全球面临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巴菲特的自传《滚雪球》问世。 《滚雪球》一书,从巴菲特的祖父写起,以编年方式详细记述巴菲特及其家族超过100年的历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菲特如何投资?如何像滚雪球般地创造出数百亿美金身价。 《滚雪球》全书共62章,超过90万字,篇幅超过700页。书籍内容重点分别是:亿万富翁怎么过日子?他总是危机入市、雪茄投资法、不套短利、不爱科技股,以及巴氏赚钱风格。 雪球要愈滚愈大,就需要很长的路程、很长的时间。巴菲特的雪球从六、七岁时,卖口香糖赚取的2分美金开始,至今,面对金融风暴,他还是继续滚他的雪球。在他超过70年的滚钱人生中,他的自传,不止是自传,而是一部教人赚钱、理钱、花钱、省钱的巴氏“钱学”。

  沃伦·巴菲特靠向椅子的后背,长腿交叉于膝,坐在他父亲那张简朴的 木桌后面。他那件价值不菲的杰尼亚上装在肩膀处皱成一团,像一件未经剪 裁、批量生产的成衣。每天,无论伯克希尔·哈撒韦总部的其他15名员工如 何随意着装,他的这件衣服都会24小时保持这个样子。他穿着一件普通无奇 的白衬衫,衬衣领子太小,被撑得鼓鼓的,远离领结一大截,看上去像是他当 年轻商人时留下来的,而且在过去40年他似乎都忘了量一量脖子的尺寸。

  他的手穿过几缕花白头发,抱于脑后。粗浓、蓬松的右眉毛耸在玳瑁眼镜 上方。很多时候,这眉毛展示出他的怀疑、知情了然或是迷惑不解。一眨眼功 夫,他又会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令任性的眉毛增添迷人魅力。不过,他 那淡蓝色的眼睛精光聚敛,若有所思。窗外,奥马哈晚春的清晨景色怡人,但是褐色的木制百叶窗窗门紧闭,遮 蔽了满帘春色。冲着桌子方向播放的电视被调到CNBC频道。虽然电视没有声 音,但屏幕最下方滚动的文字全天都在满足巴菲特的新闻需求。有好几年,里 面播放的新闻经常都与巴菲特有关,这让他感到很高兴。

  然而实际上,只有廖廖数人非常了解巴菲特。我和他相识已有6年,一开 始,我的身份是研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金融分析师。一段时间之 后,我们之间建立了友谊。但如今,我依然需要更好的去认识他、了解他。我们坐在沃伦的办公室里的原因是,他不打算自己动手写一本书。动来动去的眉 毛配合着说话的节奏,他反复说着:“你会干得比我更好,艾丽斯。我很高兴 是你来写这本书,而不是我自己。”他这么说的原因之后会一一道出。言谈之 间,我们开始从最接近他内心的东西聊起。

  他的眼神望向远处,看了一会儿,脑中思绪万千,跳跃、搜寻那些储存在 大脑中的记忆。然后,沃伦开始讲他的故事:“巴尔扎克说,每一笔财富的背 后都隐藏着一桩罪恶,但伯克希尔绝非如此。”

  他从椅子上跃起,收回思绪,几大步跨过房间,落身坐进一把金芥末色的 扶手椅子,身子前倾,那神情不像一位72岁的金融家,更像是一个炫耀初恋 的少年。如何诠释这一个故事,要采访其他哪些人,内容要写些什么……这本书 由我全权构思。巴菲特详尽谈论了人类天性和记忆力的脆弱,然后说:“当我 的观点和他人不同的时候,无论何时,艾丽斯,选择不太讨巧的那个。”

  巴菲特给我上了很多课,其中最精彩的一些就来自对他的观察。第一堂课 就是:以谦卑之态而屈人之兵。

  沃伦是个内向的小孩,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火车模型目录中。不过,作为一 个学龄前儿童,他有时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而他在朋友杰克·弗斯特家 时则会流露出对杰克好心肠的母亲海兹尔孩子般的依恋。日子一长,他逐渐养 成习惯,在邻居和亲戚家里待上很长的时间。沃伦最喜欢父亲的妹妹艾丽斯, 一位高个子女士,一直未婚,和沃伦的祖父住在家里,教家政课。她让沃伦感 到很温暖,对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很有兴趣,想方设法地激发和启发他。

  到沃伦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爱好和兴趣都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左右, 他非常着迷于用秒来精确地记录时间,并且非常想要一只秒表。艾丽斯并不是 简单地无条件送这件重要的礼物,她想得更周到。“她很爱我,”沃伦说,“但 是她仍然会附加一两个条件,比如我得吃龙须菜之类的东西。礼物能激发我吃 这么多东西的动机,而我最终得到了一只秒表。” 沃伦拿起他的秒表,叫他的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观看他发明的新 游戏。他在浴缸里装满水,拾起他的弹珠。每个弹珠都有自己的名字。他把它 们放在浴缸后面的水平边缘上,排成一排。然后,他把弹珠扫进水,同时按下 秒表。他们沿着瓷制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击声,然后击中水面,跳进水 中。这些弹珠相互追赶,向浴缸塞子奔去。当第一个弹珠抵达目的地,沃伦就 按下秒表,宣布胜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着他一遍又一遍的让弹珠赛跑,想要 提高它们的成绩。弹珠不会疲倦,秒表也不会出错,还有沃伦,似乎从不会对 这种重复游戏感到厌倦—不过,他的观众可不像他。

  沃伦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即使在教堂也这样。他喜欢听布道,但余下 的那些让他感到无聊;他通过赞美诗集中赞美歌作曲者们的出生、死亡日期, 来计算他们的寿命,以此消磨时间。他认为,修道士应该因为他们的信仰和忠 诚而得到奖励。他假设赞美歌作者的寿命长于平均寿命。活得比平均岁数更长 对他来说是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他发现,虔诚对长寿无所裨益。因为体会不 到任何对个人的仁慈和恩惠,沃伦开始对宗教有所怀疑。 不过,浴缸障碍赛和他所收集的赞美歌作者的信息教会了他一些其他的事 情,一些有价值的事。他学会了计算概率。沃伦环视周围,到处都存在可以计 算概率的事物。关键就在于收集信息,你能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

  即使沃伦还依然享受着普通男孩的娱乐活动:打篮球和乒乓球,收集钱币 和邮票;即使全家陷入对亲切的小个子外祖父的哀悼,但他还是满怀激情地工 作,为的是那前方所见的未来,那放眼可及的未来。

  他想挣钱! “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 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 对我来说很重要。”

  助他一臂之力的工具很快落入他的掌中。那天,在图书馆,一本书在书架 上向他招手。这本书的封皮带着银色光泽,闪烁着光亮,如同一堆钱币,暗示 着其内容的价值所在。受到书名的吸引,沃伦打开这本书,立即就迷上了,书 的名字是《赚1 000美元的1 000招》,换句线万美 元”!

  封面之下有一张照片,一个小个儿男人凝视着一堆巨大的钱币。“机会在 敲门。”书的正文第一页这么写着,“在美国历史上,对一个手持小小资本开始 创业的人来说,时间条件从未像现在这样有利。” 好一个想法啊!“过去,我们都听到过大量关于时机的东西……和今天等 待那些有胆识、有谋略的人发掘的机会相比,昨天的机会什么都不是。所创造 的财富会令ASTOR和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形见绌。”这些文字如甜美的天堂幻 想浮现在沃伦·巴菲特的眼前,他更快地翻动书页。 “不过,”这本书警告说,“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永远不可能成功。要赚 钱的方式是开始行动……美国有成千上百想要发大财的人都无法如愿,因为 他们在等待着这种情况或那种情形发生。”行动!这本书如此劝诫,并说明了 如何展开行动。《赚1 000美元的1 000招》里面有大量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 的想法,以“钱的故事”开篇,文字通俗易懂,文风亲切和善,就像是一个人 坐在前门的门阶上和朋友谈话。书的有些想法存在局限—如山羊制酪业和玩 具医院—但是很多都很实用。抓住沃伦的一个想法是本尼威特秤。如果沃伦 有一个称重机,他会一天称重50次。他很有把握的认为,其他人也会付钱这 么做。

  “称重机赚钱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会买一台称重机,然后用利润买更多 的称重机。无须太久,我会有20台称重机,每个人一天称50次。我想,钱就 放在那儿呢。钱又生钱,还有什么比这更来钱呢?”

  “复利”的想法深深地触动了沃伦,这至关重要。这本书告诉他,自己可 以挣1 000美元。如果以1 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 000美元 变成1 600多美元;10年内,将近2 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 800美元。

  当以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 笔钱如何形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沃伦能清楚地构想这些钱的复利未来,正 如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道理一样。沃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 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 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一点区别。

  坐在朋友家的门阶上,沃伦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是一名百万富翁。 一个孩子在大萧条的1941年说出这一言论,很是大胆放肆,而且听上去近乎 是在犯傻。不过他的计算—还有那本书—表明这件事是有可能的。沃伦有 25年的时间,他想要更多的钱。而且,他相信自身能够做到。他一开始挣到的 钱越多,资金复利的时间越长,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

  那年6月份,市场向下击出低点。城市服务企业的优先股股价从38.25美 元/股跳水到27美元/股。沃伦说,在上学的路上,多丽丝每天都“提醒”他, 他的股票正在下跌。沃伦说他觉得责任压力大得可怕。因此,当股票最后回升 的时候,他以40美元/股的价格卖出,为他和多丽丝赚了5美元。“当时, 我才了解到,沃伦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多丽丝回忆说。不过,城市服务企业 的股价很快就高涨到202美元/股。沃伦学到了三个教训,并把这段时期作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 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大脑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如果他能更耐心一点,他就 能赚到492美元,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并由此吸取了上述两个教训。从他6 岁开始,他干了5年活,才积下120美元买了这只股票。以当时从出售高尔 夫球、在棒球场贩卖爆米花和花生赚到的钱为基准来计算,沃伦意识到,要把 “丢失”的利润赚回来,那得用好多年。他将永远、永远、永远记住这个错误。 还有第三个教训,是关于投资他人资金的教训。如果他出现投资失误,那 可能会有人因他而烦恼和不安。因此,他不想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 他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

  沃伦没有参军,而是在秋天的时间开始上大学。巴菲特一家一直都认为沃 伦会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是全美范围内供本科生就 读的最有地位的商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也留下 了很多名言,如“借钱味难尝,使人心悲伤”、“时间就是金钱”、“省一分钱即 挣一分钱”等等。实际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沃伦非常合拍—当其他孩子玩 的时候,精力过人的沃伦像个装卸工一样四处忙碌挣钱。

  但是沃伦自己并没有把这事看得太过重要。“关键是什么?”他问自己。“我 知道我想要干什么。我已经挣了足够的钱生活。大学只会拖我的后腿。”但是 他从来不会拒绝他父亲认为重要的事,因此,他勉强同意进入学院学习。

  考虑到儿子尚不够成熟,父母安排奥马哈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恰克·皮特 森当他的室友。皮特森比沃伦大5岁,在军队服役18个月,刚刚退役回来。

  恰克相貌英俊,是个纨绔子弟,每晚会和不同的女孩约会、喝酒。皮特森一家 天真地认为沃伦也许能让恰克定定性,而沃伦的父母则觉得年长的恰克也许有 助于沃伦适应大学生活。

  1947年秋,巴菲特一家全都坐上车,送沃伦到费城。他们把沃伦和他的 浣熊毛皮大衣都放进一个小小的宿舍套间。恰克已经搬了进去,不过并不在宿 舍,而是在外面的某个地方约会。

  巴菲特一家驾车回到华盛顿,将沃伦留在校园,这一个地区到处都是恰克这 样的年轻人。在这样的校园里,在一群性格坚毅、穿着运动外套和锃亮鞋子的 人中,穿着松垮T恤和破旧网球鞋的沃伦很显眼。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橄榄球运 动非常盛行,秋季的校园社交生活都是兄弟会组织的橄榄球比赛。沃伦虽然也 喜欢运动,但是对社交的需求超过了他对运动的需求。他习惯了把大量时间用 来琢磨想法、计算资金、整理他的收藏,以及在自己房间里演奏音乐。在宾夕 法尼亚大学,1951届的1 600名学生四处交友调情、玩摇滚乐、喝酒、玩橄榄 球,沃伦的独居寡处显得格格不入。他就像蜂巢里的一只蝴蝶。

  对于飞入群中的蝴蝶,蜜蜂出现强烈反应是预料之中的事。恰克保持着士 兵式的整洁和永远锃亮的皮鞋。当他第一次遇到他的新室友,沃伦的邋遢令他 感到震惊。他很快发现,沃伦完全不知道怎么样独立生活。

  在他们合住的第一个晚上,恰克因参加社交活动而照例回宿舍很晚。第二 天一早,恰克醒来发现整个浴室一团糟,他的室友显然已经急匆匆地去上早课 了。当他晚上看到沃伦时,恰克说:“洗漱完以后请把浴室打扫干净,好吗?” “好的。”沃伦说。恰克接着数落:“我早上进来时发现你把剃刀丢在水槽里, 把肥皂弄得到处都是,毛巾扔在地上,简直比地狱还糟糕。我喜欢干净。”沃 伦只好不停地道歉。

  第二天早上恰克起床时,沃伦的毛巾还是在浴室的地上,洗脸盆里除了到 处都是的胡子碴,居然还有一个湿漉漉的电动剃须刀。晚上恰克看见沃伦时对 他说,“沃伦,你自己看看。用完剃须刀要拔掉插头,否则别人可能会因此而 触电。我不想每天早上都帮你收拾。你的不拘小节会把我逼疯的。”“好的,好 的,没问题。”沃伦这么回答。

  可是,一切还是维持原样。剃刀还是在水槽里。 恰克意识到,他说的话, 沃伦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恰克很生气,他决定采取行动。他把剃刀的插头拔 了,然后扔进已经放满水的水槽里。第二天,沃伦买了一个新的剃刀,插上插 头,浴室照旧是一片凌乱。

  沃伦带着崇拜的敬畏仰望着格雷厄姆。他在10岁的时候—早在他了解 到格雷厄姆在投资界是何许人之前—就反复读过Northern Pipeline的故事。 如今,他希望能和他的老师互通往来。不过,在课堂之外,沃伦和格雷厄姆鲜 有共同兴趣。格雷厄姆涉猎和探索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他 写诗,是个众所周知的失败的百老汇剧作家;他在好几本笔记本上写满了笨拙 的发明想法。他还痴迷去舞厅跳舞。在亚瑟·默瑞的工作室里,他脚步笨重 的盘桓了数年,跳起舞来像肢体僵硬的士兵,还高声数舞步。在晚餐宴会上, 格雷厄姆经常中途消失,跑去演算他的数学公式、读普鲁斯特(法文),或是 独自一人去听歌剧。他宁愿做这些事也不愿和无趣的公司同事待在一块儿受 罪。“我记得我学过的东西,”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却记不住我生活中的事。” 生活之事优于学习的一个例外是格雷厄姆的约会。

  一个人如果要与一流作者竞争以吸引格雷厄姆的注意,那么,唯一途 径是这人是一名女性,而且主题是性。格雷厄姆个子矮小,也没有堂堂仪 表,不过人们告诉他,他那性感丰满的嘴唇和具有穿透力的蓝眼睛会让他 们想起爱德华·罗宾逊。他的五官有些部分像一只小精灵,长相并不英俊。 不过,对喜欢挑战的女性来说,格雷厄姆似乎是珠穆朗玛峰:她们遇到他, 就想登顶。

  从格雷厄姆的三任太太能够准确的看出,他的偏好变化极大:从充满热情、意志 坚定的教师海兹尔·马左,到百老汇的歌郎卡萝尔·维德—比他小18 岁,再到第三任妻子,他的前任秘书、聪明智慧、无忧无虑的埃斯特尔·梅 辛。复杂的三段婚姻源于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完全漠视。格雷厄姆后来在他的回 忆录里这样开头:“让我以最认真、最严肃、最清醒的方式来描述我的第一次 出轨。”结合格雷厄姆的嗜好来看,他兴许还曾匆匆在地铁上为遇到的心仪女 性写过挑逗性的小诗。不过,他太理性了,就算他的爱慕者要赢得他的目光也 肯定是一大挑战。

  对格雷厄姆的太太们而言,他的花心简直令人发狂。不过,沃伦当时对格 雷厄姆的私生活一无所知,他一心一意地想着能从才华横溢的老师那里学到东 西。1951年1月,在格雷厄姆研究班课程的第一天,沃伦走进一间摆放着一张 长方桌的狭窄教室。格雷厄姆坐在中间,离他最近的都是18或20岁的小伙子。 其他大部分学生年纪都比较大,其中还有一些是退伍老兵。有一半的人不是哥 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而是旁听这门课的生意人。沃伦又一次成了其中年龄最小 的一个—不过也是知识最丰富的一个。沃伦的同学杰克·亚历山大回忆说, 当格雷厄姆发问的时候,他必然是“第一个举手,并立刻开口发言的人”,班 上的其他人都变成了“二重奏”的听众。

  随着春季学期的一天天过去,沃伦的同班同学逐渐接受了教室里的“二重 奏”常规剧目。杰克·亚历山大说,沃伦“是个非常专心致志的人,他可以 专注得像一只聚光灯,几乎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 候睡觉”。沃伦能够引述格雷厄姆的投资案例,也能提出自己的投资案例。他 常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看以前的老报纸,一读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

  沃伦收集信息资料,剔除其他人思维方法所形成的偏见。他花很多时间阅 读穆迪和标准普尔的手册,寻找股票。不过,格雷厄姆每周的研究班课是沃伦 最期盼的事,超过他所做的其他一切事情。随着期末的临近,班里的其他同学 都忙着找寻他们的未来。几乎所有年轻的经商者都将努力在大工业公司里向上 爬看做通向成功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稳的 工作是很重要的,而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这一些企业和机构在本 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机构的蜂房里面找到一间巢室,并学会怎么样适应,这 是人们普遍的预期。

  沃伦脑子里有一个目标。他知道,如果格雷厄姆雇佣了他,他会超过他 人。虽然沃伦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这个专业领域,他心里总是 很有底气。他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荐,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即使是梦想 到格雷厄姆这位大人物的公司去工作也需要胆识和勇气,不过,沃伦就是这么 闯劲十足。毕竟,他格雷厄姆的明星学生,班里唯一一个得A+的人。为了抓 住这个机会,他提出无薪工作。

  巴菲特发现,自己无法对老师格雷厄姆说出任何可以被解读为不满的线年之后也是如此。当然,失望是难免的。格雷厄姆难道不能为他的 得意门生破一次例吗?雇佣一个不花他一分钱的人? 将老师奉为圣明的沃伦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格雷厄姆不认为与 他存在私人交情,格雷厄姆认定了这点,因此他不会破例,即使是对自己最 优秀的学生。沃伦并不投合格雷厄姆的心意,至少目前还没有。沃伦很灰心 失望,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毕业,直至他再一次让自己振作精神,踏上归乡 的列车。

  在和女孩交往方面,沃伦一直是个失败者。他很渴望有一位女朋友,但 让他与众不同的特质阻碍了他在这方面的诉求。“和女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候, 我是最害羞的一个,”他说,“不过,我的应对方法可能就是让自己变成一台 说话机器。”当他把股票或者政治话题都说完了的时候,他只有咕咕哝哝。他 很害怕邀请女孩出来约会。假如有女孩偶尔做了一些事,让他觉得他不会被 拒绝的时候,他就能鼓起勇气,但是一般而言,他的态度是,“为什么她们不 来约我呢?”因此,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他并没有太多约会。而当他有约会 的时候,总有些事似乎不太对劲。

  虽然苏珊一开始对沃伦不感兴趣,但如果她不想了解这个人的全部,她就 不会在一个人身上花哪怕一分钟时间。苏珊很快就意识到她的第一印象错了, 沃伦并不是她所认为的享有特权、傲慢而自恋的人。苏珊慢慢地认识到沃伦内心 的自卑。巴菲特谈论股票时自信、天才的光环,以及夏威夷四弦琴弹奏,所有 这一切都包藏着一个脆弱和需要他人的内心:一个男孩整日笼罩在忧伤之下, 踌躇困惑,不知所措。“我一片混乱,”沃伦说,“苏珊看穿了我的部分内心, 她怎么样才能做到这点令人难以置信。”

  沃伦对其他人的穿着几乎跟瞎子一样视而不见—即使对女性也如 此—但他如今非常爱苏珊,以至于他注意到了苏珊的衣着。沃伦从不会忘记 他们约会时苏珊穿的蓝色女装,或者是他称之为“报纸装”的黑白印刷风格的 衣服。在牡丹公园的亭子里,四周飞舞着萤火虫,两人随着格伦·米勒的曲 子跌跌绊绊地跳舞,沃伦还没有学会跳舞,所以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劳动节,沃伦带苏珊去游园会,此时他们已出双入对。苏珊在大学完成注 册,成了新闻专业二年级学生;同时她还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辩论队,以及动力学组织 研究协会,这是一个心理团体。

  1951年10月,沃伦带着他最为自作聪明的风格,给他的姨妈写信说:“和 一个女孩子的交往正处于火热的状态……她已经深深把我迷住。只要我一从叔 叔和您那里得到鼓励和首肯,我也许能更加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关系。这个女孩就 有一点不好,她丝毫不懂股票,但在别的方面,她真是无与伦比。不过,我想 我可以忽视她的这个缺点。”

  谨慎地“有所推进”是正确的做法,沃伦为此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没有 提出结婚,而“只是假定,并不停地说起这事”。而对苏珊而言,她“意识到 自己被选中了”,虽然“她并不确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沃伦很是得意扬扬,定期去参加他的卡耐基课程班。“那一周我赢得了铅 笔。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难度的事,或者训练做得最多,他们就用铅笔作为奖 品。我得到铅笔奖励的那周正是我求婚的那周。”

  作为投资顾问,巴菲特可以合法地拥有100个合伙人,而不需要在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随着合伙公司的发展,他开始鼓励人们非正式地组成 一个团队,然后再以单个投资者的身份加入进来。最终,他已经能把人们放 在一个资金池中,以汇合他们的钱。后来他自己描述这样的战略是持质疑的态 度—不过这确实奏效。他对得到更多资金、挣更多钱的强迫驱使着他不断向 前。巴菲特忙忙碌碌、火烧火燎,往返纽约的频率堪称疯狂。他开始遭受和紧 张相关的背痛之苦,当他坐飞机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他用了各种办法和东西 来减轻疼痛—除了待在家里。

  至此,他的名字已经像一个秘密一样传播。“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 让你变富有。”可是现在规则已经改变了:到1960年,至少得8 000美元才能 跨入门槛,而且他再也不需要请求别人和他一起投资了,他们必自己有这样 的想法才行。人们不仅对他在干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他们还必须把自己放在那 个位置上。这将他们转化为巴菲特的热衷者,并且减少了他们对他所做事情的 抱怨。以前是他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他给别人帮忙;如果人们要从合伙公司 拿走钱,会因此觉得亏欠。让别人开口请求,使他心理上觉得被赋予了重任。 在很多情况下,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开始常常使用这个技巧。他一边得到了 他想要的东西,一边也似乎抚平了他一直以来因为要对别人的命运负责而产生 的恐惧。

  虽然不安全感和以前一样肆虐,可他的成功以及苏珊的关心和辅导已经让 他有了改观。他开始显得有力量,而不是过去那样脆弱。很多人高兴地请求他 为他们投资。巴菲特于1961年5月16日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是最后一个 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这个合伙公司是为迪克和玛丽·霍兰德而设的。

  1959年,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资产价值跃 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比单个年度的利润更让人印象深 刻的是复合增长率。如果最初在第二个合伙公司,即巴菲特基金里投资1 000 美元,4年以后,这1 000美元变成了2 407美元。而如果投资于道琼斯平均 工业指数,只值1 426美元。更重要的是,他获得较市场为高的回报同时,整 体承担的风险也较少。

  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了243 494美元。 现在超过13%的合伙公司的财产属于他。虽然他在合伙公司的份额增加了, 但他为合伙人们挣的钱也已经不单单是让他们感到高兴了;很多人对他怀有敬 畏之心。

  在他们中间,Emdee合伙公司的合伙人比尔·安琪排在最前面。他努力 让自己成为沃伦的“合伙人”,在巴菲特家房子的三楼建造了一整套带有轨道 的巨大的火车模型,以前这里是个舞场,而现在它是巴菲特家的阁楼。在这个 成年人内心深处的小男孩被唤醒了,每一个圣诞节他都在布兰迪斯商店徘徊, 对那个他不可能拥有的巨大、神奇的火车模型充满了渴望。现在,当安琪为实 现沃伦儿时的幻想而努力工作时,沃伦就在一旁“监工”。

  火车填满了以前舞场的大部分空间。整个模型立在桩上,下面有过道,这 样就可以从里面观察这个立体模型。三个火车头带着长长一串车厢沿着巨大的 螺旋形轨道赛跑。它们路过村庄、穿过森林、消失在隧道里,又爬上大山,穿 过山谷,按照标记停靠和起步,可是当巴菲特发动引擎时,火车却经常出轨, 让人心惊胆颤。

  带着迟来的儿童时代反射的熠熠光辉,又有奥马哈的铁路史为之添色,火 车变成了沃伦的图腾。他的孩子们被禁止接近。到现在,他对钱的痴迷以及对 自己家庭的一无所知还是朋友间的笑谈。“沃伦,那些是你的孩子们—你认 出他们了,是吗?”人们会这样说。当他不出差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他在房子 里踱步,鼻子几乎要埋到年报里去了。

  这时他复杂的王国拥有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 个的投资者。这些所需要的簿记、金融、储蓄安全以及邮寄等工作已经变得几 乎不能抵挡。令人惊讶的是,沃伦仍然自己处理钱和做所有职员的工作:申报 税收、打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起来,偶尔会停下来在咖啡馆吃一顿饭, 把股票凭证塞进保险箱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 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即BPL。1961年合伙公司 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道指同期只有22%。1962年初,新的BPL的净资产 为720万美元。仅仅6年,他的合伙公司规模就超过了格雷厄姆-纽曼。

  就在搬进Kiewit Plaza之前,他雇佣了比尔·斯科特。后者是美国国家 银行的信托管理人员。斯科特曾经读过沃伦的一篇关于一家不是很著名的保险 公司的文章。他还参加了巴菲特的投资课程。有一天,他说,“我要去巴结他, 直到我能在那得到一份工作。”斯科特开始在星期天的早晨去巴菲特的家,半 路上把孩子丢在教堂,而他们两个讨论股票,最终巴菲特给了他一份工作。

  斯科特开始帮助巴菲特把钱引入合伙公司,速度快得和两个年轻人拆 信封的速度一样了。巴菲特第一次让他的母亲加入,还有斯科特、唐·丹 利、玛吉·罗林—沃伦的桥牌搭档卢斯。罗林,更不可思议的是弗雷德·史坦贝 克—他有家族生意,所以迄今为止只和沃伦在特别的项目上合作过。而且第 一次,沃伦把他自己的钱投了进来—大约45万美元。经过6年的工作,他 和苏珊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上升到超过100万美元,总共拥有BPL公司14%的 股份。

  时间上的契合令人惊叹。1962年3月中旬,市场最终溃散,持续下滑一直 到6月底。股票突然比它们这些年来的价格都便宜。巴菲特现在只有一个合伙 公司,坐拥一大笔等待投资的现金。他的投资组合在这个低迷时期并未受损。 “和通常较为常规的股票投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风险相对更低。”他在给合 伙人的信中写道。1962年第二季度,道指从723.5下滑到561.3,跌了23%。 那一年的上半年,合伙公司支付合伙人红利之前的损失为7.5%,而同期道指 损失21.7%—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14.2%。他通过股票和别人竞赛,他 经常这样解释格雷厄姆的思想,而且这种解释对格雷厄姆的原始说法聪明地进 行了再加工:“当其他人贪婪的时候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 婪。”现在到了贪婪的时候了。

  那年的秋天,苏珊明显开始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经多么的糟糕。她会在凌晨 4点出门,一路驱车来到瓦胡—她欢度新婚之夜的地方—将保时捷上的收 音机开到最大声,听着音乐,一直到拂晓才一个人孤独地回到家中。

  在苏珊状态最佳的时候,她关心着他人。现在,在恐慌之中,她又找到了 他们,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们听。在公园里,在散步中,在长途驾驶时,朋友 们聆听着她诉说自己的苦闷。她积攒了一点钱,并且让朋友们掌管着,就好像 在计划逃跑一样。她来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办公地点,找到网球球友 丹·格莱斯曼的办公室,哽咽着向他寻求建议,而她的丈夫就在隔壁的办公 室里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苏珊似乎认识到她正在拖累很多人,因为她告诉了他们 许多婚姻问题以及她生活幻想的破灭,而她的丈夫对此却还蒙在鼓里。她对一 个人说:你不能告诉沃伦。如果你爱他,你就不会那样伤害他。如果他发现了 话,他会自杀的。

  苏珊很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受人爱戴,沃伦对妻子的挚爱也很明显,苏珊让每个 人觉得没有了她,沃伦会变得无依无靠,因此人们都接受了这个责任。有些人 是出于自动,有些人是出于忠诚,还有些很不自在,感觉她的逻辑多少有些不 对。但是他们感觉到有责任替她保守秘密,以免脆弱的沃伦受到伤害。

  在47岁时,沃伦已经实现了他的一切梦想,他的身价高达7 200万美元, 而他所经营的公司市价已达到了1.35亿美元。他的报纸已经两次荣获新闻界 的最高奖。他是奥马哈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全美范围内他的知名度也在不 断上升。他是最大的地方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和其他 许多公司的董事,他是三家公司的CEO,并且成功地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 股票,而多数人可能一生也说不出这一些企业的名字来。他最初的合伙人大都成 了超级富翁。

  他的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挣钱是他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事,他所有想做的 就是继续挣钱。他知道苏珊认为他痴迷钱财,而且她一直就这么认为,但是他 们仍然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的差异,继续生活在一起,共同度过25个春秋,或 者说他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在巴菲特集团的年会后不久,深秋的一天,苏珊去旧金山看望一位高中时 的朋友,她在那里待了四五周。一个又一个的亲朋故交似乎把她吸引到了加利 福尼亚州。

  在旧金山住了这么长时间后,苏珊发现这是一个漂亮、激发想象和生气 勃勃的城市。站在小山坡上,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俯瞰到海湾、大海、桥梁和 日落,一排排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呈波浪形散居在海滩上。人们熙来攘往,形 形,邻里社区,以及建筑、文化、艺术、音乐等汇集成了一个奇异的马赛 克,在旧金山,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烦。这里的温度从来都不会达到110华氏 度(约为43.3摄氏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在20世纪70年代各种运动风 起云涌、潮起潮落的热潮之中,旧金山也在风头浪尖涌动着,到处弥漫着一股 享乐主义和宽容的精神,没有人会对他人品头论足。

  苏珊看了一些公寓,然后她回到奥马哈,来到法国咖啡屋,这是她曾经 登台歌唱的地方。她找到了阿斯特丽德·蒙克斯,那里周一晚上的领班,也 是调酒师,有时还客串一下主厨。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关系很亲密;后者在法国 咖啡屋为她服务。那年早些时候,英格兰新任驻美大使彼得·杰伊到奥马哈 访问时,到巴菲特家赴宴,就是阿斯特丽德置办的酒席。她做的是高糖类的食 物:炸鸡、土豆泥、肉汁、煮玉米和热的奶油巧克力圣代,她也不知道这些东 西是否合大使的口味,但这都是巴菲特的最爱。

  现在,苏珊请阿斯特丽德顺便去看看沃伦,并且给他做做饭。接着,苏姗 和沃伦谈了谈,她说她想在贵族山的格拉姆西塔租一个时尚的小屋子,这样她 就可以在旧金山有个落脚点了。

  沃伦基本上没有怎么听进去,他只听他想听的东西,不过他同意了苏珊 的想法,因为她解释说她并不是要离开他。他们不是“分居”,他们的婚姻仍 然存在。即使她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也不会有什么真的改变,在旧金山这个 地方,她可以找到自我。她只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下这种充满艺术、音乐和剧 院的城市生活,她一再向他这样保证。他们的生活早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轨 道,并且他们俩一年到头都在四处旅行,他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随 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她也该考虑自己的需要了。她一遍遍地告诉他:“我们 都—我们都—有自己的需要。”现在这是很肯定了。

  在苏珊所有的旅行中,她都不断地说着要买这一个地区或者那个地方,但是 他从来就没想过她会离开他,因为他从来都不会想她会离开他。“想改变一下” 和“并没有完全离开”,这就是巴菲特式含糊其辞的说法,他们两个人都想避 免捅破那层窗户纸。

  1985年对于巴菲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当巴菲特把通用食品公司 (General Foods)出售给菲利普·莫里斯时,仅这一只股票就为伯克希尔公 司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著名财富杂志《福布斯》 也开始了对于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 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 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 为亿万富翁,的确不简单,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有进入财富榜单的实 力—14个人中只有1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幸运,从这个方面来讲,巴菲特的经 济头脑绝对不一般!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许把他小时候 最喜欢读的书改名为《赚到百万美金的1 000招》更能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在 巴菲特童年的幻想中,积累财富这些和金钱有关的话题从来就没出现在他的心 愿中。

  在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刚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票面价值只有7.50美 元,但是现在,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发生了质一般的飞 跃,每只股票飙升到了2 000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并没有因公司规模, 特别是资金规模的急速扩大而选择把公司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公司。他认为那 样的话,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经纪人费用。当然,巴菲特的这个观点是毋庸 置疑的,但是这样的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性质的集合体,过高的股 价也让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伯克希尔公司上。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在金融界受到的关注累日剧增,巴菲特也开 始在业界声名鹊起。现在,他走进一个投资者聚集的大厅时,人们的注意力会 瞬间集中在这位55岁的富豪身上。对于的收购的确改变了巴菲 特的生活,大屏幕也不再是巴菲特遥不可及的事物。在著名的美国肥皂剧编剧 阿涅斯·尼克松的劝说下,巴菲特在后者导演的剧集中过了一把演员瘾。巴 菲特和尼克松的相识是在墨菲的饭桌上,席间,他接到了尼克松的邀请,在 《爱情》一片中出任角色。正常的情况下,那些身为CEO的大人物们对这种 客串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这样做,他很喜欢自己在银幕上的处子 秀。最后在工会剧组为他结帐后,巴菲特并没有兑现那张支票,而是把支票和 剧照装裱起来放在办公室里留作纪念。对于化妆和演出的兴趣也许就是巴菲特 性格里的一部分,后来某次在朋友的宴会上,巴菲特还扮成了美国摇滚乐灵魂 人物“猫王”的模样。在出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组织的一个晚宴时,巴菲特更 是尽显高校本色系上了黑色领结,带着小女儿苏珊一同出席,当时出席这个晚 宴的还包括著名影星史泰龙、世界知名时装设计师唐娜·凯伦等人,而且这 两个人还与巴菲特同桌就餐。

  在出席奥斯卡颁奖礼时,巴菲特戴上了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同居女友阿 斯特丽德,当时阿斯特丽德穿了一件看上去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礼服,但她并 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寒酸,依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在颁奖礼结束后,巴菲特 和著名的乡村音乐女歌手多莉·帕顿共进晚餐,后者给巴菲特留下了很深的 印象。巴菲特认为帕顿既可爱又讨人喜欢,但是巴菲特却没有让自己在帕顿心 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要知道,之前面对很多女性,巴菲特都能轻松在异性面前 留给对方很好的印象。

  在参加凯瑟琳·格雷厄姆举办的宴会里,巴菲特的位置总是会被安排在 当晚最重要或者是最有意思的两位女性中间。这样,他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在语 言上的天赋,但是巴菲特从来就没发掘出对于诸如天气、体育这些闲谈话题的 使用能力。为了引入正题,在之前做些铺垫,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种考验,因 为在他眼中,这往往就是一件荒度时间、很无聊的事情。

  “事实就是这样,难道不是吗?吃饭的时候,你身边坐了两个从来就没碰 过面的人,而且以后也不会再碰面,这种感觉肯定会很奇怪,很压抑!不管 这个人叫什么,什么帕里宝贝、天使马莱拉,还是公主迪伊,凯瑟琳总是能 从对方的身上找到她所欣赏的地方,但是面对她们,我从来找不到可以聊天 的话题,和公主迪伊沟通,可没有和多莉·帕顿交流那样有趣,面对她,我 说些什么呢?‘查克怎么样?城堡区又有什么新消息传出来了么?’”巴菲特 抱怨道。

  如果用巴菲特的财富来进行衡量,那么巴菲特基金所能支配的金钱数量是 相当有限的,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其实巴菲特也早已选定了两个主要的慈 善事业方向—人口过剩问题和核扩散问题,二者共同点就是解决起来非常困 难,甚至超出了你的想象。也许金钱并不能解决核扩散问题,但是巴菲特已经 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避免核工业战争的爆发。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巴菲特提出了非 常有代表性而且理据十足的观点。

  “核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最终都要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任何一件事 情,如果它在一年内发生的几率是10%,那么在未来50内它发生的几率将高 达99.5%,几乎接近100%!但如果我们把这一个数字调低,也就是说一年内 出现核战争的几率降到3%,那么在未来50年,高达99.5%的比例将下降到 40%!从数字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去尝试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它可 能会使这样一个世界变得完全不同!”

  在巴菲特眼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口过剩。人口数量的一直增长 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正常的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严重超载!由于核问题解 决乏术,巴菲特基金的主要流向就是人口控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这也就成了巴菲特基金会的主要议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解决失控的人口增长问题,巴菲特开始将注 意力集中在为妇女争取避孕和堕胎的权利上,这与苏珊的观点很契合。这也是 当时很多人权机构普遍接受的观点。由于芒格和托尔斯的介入,巴菲特也卷入 了加利福尼亚州贝勒斯案件中,该案在加州历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该案 的裁决对于争取堕胎合法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芒格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他 的激情感染了现场的很多人。他接受这个案例是出于对年轻妇女可能在堕胎中 死亡的担心。随后,巴菲特和芒格赞助了一家名为“基督教联合”的“教堂”, 这里大多数都用在帮助年轻妇女进行堕胎。

  在阅读了加勒特·哈丁《平民的悲剧》一文后,巴菲特被其阐述的思想 深深打动。在这篇发表于1987年的文章里,哈丁认为对那些共有的东西, 例如空气、海洋,现代人的行为就是在过度使用或进行毁坏。作为“人口控 制”运动的倡议者,哈丁的很多想法都对巴菲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他并 没有接受哈丁倡导的解决方案—哈丁拥护专制思想,并采取优生学家的办法 来处理问题。他曾写过人类不仅应该继承谦恭温顺的性格,更应该继承地球, 这种思想在他看来是“遗传的自杀”:“看看你的周围,你的邻居里有几个是 英雄?你的同事里有几个?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英雄在哪里?斯巴达现在在哪 里?”

  巴菲特认为将斯巴达带回来的想法不是没有被尝试过,这个人就是阿道 夫·希特勒。斯巴达人是没有缺点的,软弱和缺陷都是被他们的基因完全抛 弃的。现代优生学奠基人弗朗西斯·加尔滕(Francis Galton)借鉴了他的表 兄达尔文的理论,并得出“选择性的人类育种能大大的提升人口质量”的结论。这 一观点在20世纪早期受到极其广泛的支持,纳粹分子更是用实验的手段对此 加以验证。尽管弗朗西斯的设想可以非常合理地对人类分工以帮助其进入竞争 群体,但没一条绝对安全的线路可以说明哈丁想法的正确性。对此,巴菲 特曾经给予否定,他认为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办法能够解决地球与人口之间的 问题。

  于是在1994年的时候,巴菲特思想的天平从“人口控制”倾向了人类繁 衍的权利,这种改变也符合全球范围内关于人口控制运动的发展思想,妇女不 再被视为通向人口控制“终点”的便利途径。他认为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人口 问题的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即便是人口过剩,我也不会剥夺女性生产的权利, 即便这个星球只有两个人,我也不会剥夺其选择的权利。我不认为这样一个世界首 先应该限制新生儿的数量,世界人口总数和新生儿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即使我 有7个孩子,我也不会按照哈丁说的做,不会把孩子的数量和人口过剩的问题 扯在一起!”这样,巴菲特基金会的观点已经显而易见,他们支持人类繁衍的 权利。

  繁衍权利、公民权利还有人口控制在对堕胎的争议中迷失了方向,错综复 杂的关系慢慢的变多,最终巴菲特把生育的过程定义为“卵巢彩票”,他向一个 叫做“责任财富”的组织分享了自己的这种想法,对于巴菲特来说,“卵巢彩 票”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我觉得我简直是太棒了!我是1930年出生的,当时我能出生在美国的几 率只有2%,我在母亲子宫里孕育的那一刻开始就中了彩票,如果我不是出生 在美国而是其他几个国家,我的生命将完全不同!试想一下,母亲的子宫里有两个 完全一样的受精卵,一样的聪明和精力旺盛,但是基因精灵却告诉他们,‘你 们其中的一个将会出生在美国,而另外一个会出生在孟加拉’。如果你在孟加 拉国出生,你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你想成为美国人的愿望有多强烈? 你会用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来成为那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这就说明社会会对你 的命运有一定的影响,而不单单是影响你与生俱来的能力。相信我,和孟加拉 相比,人们更希望在美国出生!这就是‘卵巢彩票’。”

  卵巢彩票成了指导巴菲特在政治、慈善事业观点的向导。他的理想是,在 一个世界里,胜利者能自由地去奋斗,但是要帮助失败者填补缺口。在巴菲 特的一生中,他出生在公民权利受到打压的年代中,他见到过极端的不平等, 也见到过法院骚乱、当局被绞索勒着推到断头台,总会有人感觉自己比别人更 优秀。但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自由,很多年前,巴菲特放弃了父亲的自由派倾 向,但是现在,他开始从精神上回归到内布拉斯加州的民主理想上了,这不得 不说是一个循环。

  巴菲特,一个无论在思想还是真实的生活中都有开阔眼界的商人,可以让任 何事物发生改变,当然前提是他得足够坚定。在他和苏珊从爱尔兰的股东大会 回来后,他们做出了“17天穿越中国”的决定。

  巴菲特这次环游世界的起因是因为盖茨。为了能使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愉 快,盖茨夫妇为他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们给巴菲特和其他客人送去了一份问卷 调查,调查他们喜欢吃什么。巴菲特可不想重复日式料理的经历,“我不吃中 国食物,”他回答说,“如果可能,给我提供米饭,让我在盘子里自己做饭团, 事后我可以回房间吃花生。对了,我还要一份《华尔街日报》,如果那天看不 到我的《华尔街日报》,我会觉得很难熬!”

  2006 年 6 月 26 日,巴菲特宣布在未来几年中逐步向其他基金会捐赠伯克 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价值的85%—共计370亿美元。慈善事业的历史上 首次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捐赠。其中5/6将捐赠给全球最大的基金会—比尔 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为了世界更美好,两位财富巨头将进行历史性的 联手。巴菲特要求自己捐赠的资金一定要通过各基金会造福于人类,而不是供各 基金会维系自身的长期生存之需。

  巴菲特全家一直都在期待他们的家庭基金会有朝一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基 金会,突然之间父亲做出的大笔捐赠让孩子们颇为吃惊。为了安慰孩子们,巴 菲特决定将余下的资金,共计价值约 60 亿美元,送给孩子们各自的基金会, 每个基金会分别得到 10 亿美元,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得到 30 亿美 元。孩子们都没想到各自的基金会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特别是在父亲依然 健在的时候。捐赠当日,盖茨基金会得到的第一年的捐赠是 15 亿美元,孩子 们各自的基金会得到 5 000 万美元,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得到 1.5 亿美元。根据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每年的捐赠数额会有所不同。实际情 况是,每年的捐赠数额都会不断增加。

  这位当时的全球第二大富豪在进行捐赠的同时没考虑为自己留下任何名 利。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滚雪球”,似乎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丰富;然而 却没有建立什么沃伦·巴菲特基金会、巴菲特医院辅楼,更没有一个大学奖 学金或一座大楼冠以他的名字。进行捐赠的同时,巴菲特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命 名任何项目,没有对资金用途辅以个人意向—而是将资金放到了另一家基金 会的金库中,那是他权衡竞争实力和工作效率用尽心思挑选的一家基金会;没有选 择创造自己的慈善王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捐赠模式。此前没有哪位巨款捐 赠人做出这样的壮举。“这是全球慈善史上历史性的一刻,”洛克菲勒慈善顾问 机构的道格·鲍尔如是说,“他为别人进行慈善捐赠树立了榜样,推出了新的 标准。”

  沃伦·巴菲特此举既令人惊讶又在预料之中。一位不俗的思想者、一位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勇敢挑战慈善领域的浪费和夸大现象。盖茨基金会得到了资 金,但是必须一笔一笔地花出去—而且速度要快。他的决定非同寻常、出于 自愿,有言传身教之功—自然引来极大关注。然而,在另一方面,这是典型 的巴菲特式的万无一失之举。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用作捐赠让世界震惊,而 在他实际支付之前,自己依然持有这些资金。无论如何,这一次他选择了放 手,改变了自己一生对钱的坚守—开始数十亿数十亿地大笔捐赠。这位自己 存硬币的衣橱柜连家人都不准碰一下的小男孩,历经蜕变,现在终于能自如 地将数百亿美元交给别人打理了。

  就在50年前的上个月,我和几位家人和朋友坐在一起,他们把 105 000美元以合伙的方式交到我的手里。他们断定我会比他们自己在积 累财富方面做得更好。

  50年后的今天,我坐下来考虑谁在分散财富方面能比我自己做得更 好。这确实非常合理。人们总是没时间坐下来想这样的一个问题,总是说谁可 以经手我的钱?而且总是愿意把钱交给某位专家。但是,他们似乎想都没 想要在慈善方面做点什么。他们选择自身生意上的亲密朋友或其他人在自 己离开后管理他们的财富,而他们本人甚至不知道这些钱用在哪里。

  所以,我是幸运的,慈善工作要比经营管理复杂得多。你们负责处理 的将是过去智慧而富有的人们绞尽脑汁而难得其解的重大问题。因此,寻 找慈善方面的人才要比寻找投资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相比之下投资没有 那么费力。

  我非常幸运,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生的那天就中了彩票, 有优秀的父母,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这个特别的社会中得到了特别的恩 赐。如果我出生得更早,或者出生在其他几个国家,就不会得到这样的恩赐。 但是在市场体系下,资本分配至关重要,不同于其他体系下的资本分配。

  我一直认为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特别在我们的资 金可以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们之时。而且我的妻子也赞成这样的 观点。

  显然比尔·盖茨就有着明确的目标,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改善全人类 生活的伟大工作中,不分性别、宗教、种族或地理区域。他为人类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所以我在决定资金去向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巴菲特77岁生日的时候,思忖着自己走过的岁月已经长达美国建国时日的 三分之一。毕竟年龄不饶人,像过去那样整天阅读已经越来越困难,由于一只 眼睛视力有些下降,所以他开始保持高效阅读。他终究还是选了助听器。他 的声音比过去更加沙哑,而且身体容易疲劳,但是他的商业判断力依然敏锐。

  他希望自己在未来10年依然可以像现在这样阅读每天送来的报纸。未来 的时日已然不多,但或许可以有幸多活几年。尽管他常说参天大树只是一个比 喻,但自己依然没有突破视野。他依然期待认识新朋友、完成更多投资、继续 多方出谋划策。未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他的学识依然远远不够。

  只有找对了雪地才可以滚雪球,我就是这样做的。我所指的不单单是 赚钱方面,在认识世界、结交朋友的时候同样如此。我们一生中要面临诸 多选择,要争取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雪球在雪地上越滚 越大,最好是一边前进一边选择积雪皑皑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机会回到 山顶重新开始滚雪球,生活正是如此。

  他精心滚起来的雪球现在已经很之大,然而他对待滚雪球的态度却从 未改变。不管度过多少个生日,日历每翻到那一天他都感叹不已,永远都会如 此,他一直觉得自身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从不回望山顶。世界无限宽 广,他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