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深圳: 4008006718

业务经理:18057283715 何先生

华中武汉:18057283715 何工

首页 > 新闻中心

半岛都市报 -A07

时间: 2024-03-19 03:24:42   来源:乐鱼官网

  这是历史底蕴浓厚的红色重镇,也是生机勃发的甜瓜小镇。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莱西市马连庄镇靠着清甜甘润、口感极佳的甜瓜,年产值超过了10亿元。近日,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马连庄3万多亩甜瓜迎来收获季,提前一个月“抢鲜”上市。

  3月30日,半岛全媒体报道团队来到莱西市马连庄镇,现场直播参观红色基地,近距离探访甜瓜种植大棚,与众网友在瓜果飘香中体验红色马连庄的“绿色崛起”。

  3月30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一行到达了马连庄镇河崖自然村的河崖红色教育基地。沿路而行,道两旁的革命烈士雕像缓缓映入眼帘,让人心生肃穆。据《莱西县志》记载,马连庄镇原44个村有在册登记的英烈295名,涌现出了李佐民、刘坦、“顾家一门三烈”等一批沽水先锋,流传着夭山战役、黄金驿站、马连庄战役等红色事迹。“这条南北向的八路胡同,长140米、宽约2米。有8户人家,其中5户有7人参军,5人牺牲,2人伤残,这个胡同后来就被称为八路胡同。”走在石铺的小路上,马连庄镇红色教育基地宣讲员姜璐带领记者来到八路胡同,追寻先辈们的红色遗迹。

  记者注意到,在八路胡同两侧的房屋,保存了刘曰宽、刘新清等革命烈士的故居,还留有北海银行、汪道涵故居、胶东新华书店等旧址。进入位于西侧的胶东新华书店室内,展柜陈列了年代感满满的学生课本。“当时叫开丰书店,对外经营学生课本、连环画等,对内则刊发内部书籍。”姜璐指着一台油印机说道,“这就是当时刊印纸张的油印机。”在新华书店屋后、胶东行政公署的天井内,有一个修缮好的小亭子。“看这块颜色有一些不一样的青石板,当时这里其实是一口井,是地下通道的井口。遇到敌情,能进入地洞,躲避搜捕。你看后面的这个窗户,高约1.2米,可以猫着腰出来,现在已经封上了。”姜璐一边介绍,一边追溯还原着旧址的历史。

  “这些正在修缮的青石瓦屋是民宿,会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来参观的人提供住宿。”姜璐和记者说,依托红色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村庄如今全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产业,穿过窄窄的小巷,走过起义广场,随后,记者来到了胶东红色文化展馆。展馆内按照时期共有五大板块,根据地货币、战时马鞍、针线盒……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文物藏品,一段段文字史料,向人们讲述着红色历史,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重新呈现。在馆内参观时,姜璐简要介绍了刘曰善等烈士和先辈的感人事迹和历史发展状况。“2020年,文化馆正式启用,有多批游客来到这儿参观学习。”姜璐说道,自展馆建成以来,有很多学生、游客等来此学习红色文化。

  河崖红色教育基地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青岛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为青岛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第三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现在这些历史都被很好地存下来了,而我觉得对我们村民,对后来者,对来到这里参观的人来说,都很有意义,能够展现红色文化精神。”一位在活动健身中心坐着休息的老大爷和记者说,革命历史画卷的重现能够加深大家的记忆,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同时结合本土资源,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现在我先带大家去公司的车间基地,顾客们通过线上下单之后,我们在此加工、分选、打包等,然后发往全国各地。”青岛马恋庄农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林江涛向记者介绍,依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气候优势,加之生长土壤的土层深厚,种植在大沽河畔的马连庄甜瓜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马连庄甜瓜已然成为一个特色品牌,通过直播带货,几分钟内就能销售上万单。”林江涛自豪地说道。记者发现,有网友在直播间询问甜瓜的价格。“地采价格在16元到18元之间,目前卖价在20元左右了,现在市场上甚至供不应求了,我们这个甜瓜是‘抢鲜’上市一个多月,比以往提前了呢。”林江涛笑着回复道。

  到达公司基地,印有“盒马村”“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胶东共享仓”等字样的金色牌子挂满了外墙。“上午大家都在大棚里摘甜瓜,下午才会有工人过来分选打包。”林江涛准备了甜瓜、阳光葡萄、草莓等自种水果,邀请记者品尝。“香、甜、脆!果然名不虚传!”表皮微白的马连庄甜瓜,一口咬下去,香甜多汁,非常爽口。

  林江涛介绍,除了有香味四溢的甜瓜,马连庄还种植了阳光玫瑰、秋月梨等十多个水果品类。“我们在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基本都有店铺,和线下渠道也有合作,包括盒马、大润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我们为瓜农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省去了中间商,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拓宽了销售经营渠道。而且依靠瓜果种植,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很多劳动岗位。”说话间,林江涛向记者展示了工作车间,“拿到瓜后,要先看品质,再称重,然后再分装。”

  汽车驶至斛斗村小路旁,一望无际的温室大棚引人注目,大棚里种植的,正是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密码——甜瓜。记者走到一处大棚口,一位瓜农正用干布擦拭着刚摘下来的甜瓜,将表面污泥擦好后,放置到旁边的筐子里。还未进入大棚,一股浓郁的果香就扑面而来。“这一筐两百斤左右,得有三千多块钱的。”说完这句话,瓜农张先生便将记者带到了温室大棚。

  结在绿藤上的甜瓜长势喜人,色泽香艳。一分辛苦一分甜,棚内大概有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身穿毛衣的记者,待了几分钟便觉闷热难耐,摄像机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一位头戴遮阳帽、围着围巾的瓜农正在采摘,忙得满头大汗。“我们平时生活开销,供孩子上学读书,结婚生子,都靠这个甜瓜。”瓜农用围巾擦了擦头上的汗,将采摘的甜瓜放到挂在线杆上的塑料桶内,塑料桶沿着线杆,被传送到了大棚门口。

  “我种甜瓜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有12亩地,一亩地大概能产5000斤,第三茬产量会低一点,3000斤左右。我一开始从2亩慢慢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这个甜瓜了。”张先生说道。

  “我们村大多数人都是种这个甜瓜。”斛斗村的村干部徐女士在一旁笑着和记者说,甜瓜现在是许多村民的“财富钥匙”。“甜瓜最好吃的时候是四月中下旬,我们这里有不同的大棚,到时候是‘崂山棚’出产,香味更浓郁,价格也会会降低。其实甜瓜分好多茬,中秋节之前一直都有。”林江涛向记者介绍,“甜瓜就是金瓜银瓜!”

  在离开小镇的路上,记者发现,沿街的商户大多都是农技服务、农资销售等。以瓜果种植产销为圆心和主要基础,从种苗再到农资、农技,马连庄实现了甜瓜事业的“绿色崛起”。